首页

邕娘原创束美网

时间:2025-05-25 01:20:20 作者:“1分钟接警4分钟挪车” 北京交通事故远程处理实现“快清快处” 浏览量:18382

  近期,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繁挑衅。对此,中方明确指出,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,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。英国国际法学者、北京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安东尼·卡蒂近期出版了一本名为《南海的历史与主权》的著作,引发关注。总台《蓝厅观察》记者专访了安东尼·卡蒂,从历史和法理等角度梳理有关南海主权问题。

  菲律宾对南沙群岛没有任何可信的主权主张

  卡蒂教授对南海问题的研究始于2009年,当时南海问题因为有关争端当事国的侵权挑衅加剧而有所升温。

  在香港任教的卡蒂于暑假回国期间,在英国国家档案馆发现有大量档案直接涉及南沙群岛的归属问题,这之后,他把南海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研究工作,跑遍英国、法国和美国的档案馆,查阅了大量19世纪末以来,有关南海诸岛所有权问题的档案。

  卡蒂告诉《蓝厅观察》记者,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,菲律宾对南沙群岛没有任何可信的主权主张。他举例说明,英国和法国外交部的档案显示,他们的法律顾问在100多年前反复讨论有关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问题。

  依据西方的国际法标准,英法外交部法律顾问得出了一致结论,就是这些岛屿是中国的。并且,美英法三国的历史档案都明确显示,菲律宾人对南海的这些岛屿都没有主权主张。

  英国在1974年的法律部门的正式备忘录中,得出了关于南沙群岛的结论,即南沙群岛是中国的,而不再属于法国,也从来不是菲律宾的。这个立场得到了英国内阁的国防和海外政策委员会的认可。此外,1956年公开的美国国务院档案也指出,美国人对菲律宾的任何主张都不持立场,但他们认为,鼓励菲律宾人提出主张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,所以他们鼓动菲律宾这么做。

  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只为满足某些国家的一己私欲

  菲律宾近期频频提及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,将其作为一系列单边侵权活动的法律依据。而上周美日菲三边峰会发表的声明则呼呼中国遵守这一所谓的裁决。

  卡蒂指出,一些域外国家无视历史与事实、鼓励菲律宾提出领土主张,背后充满对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。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正是某些国家假国际法之名,谋取私欲。

  所谓的南海仲裁案裁决支持菲方主张,称这些岛屿无权拥有任何海洋区域,因此如果菲律宾从其群岛基线向外主张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,就不会与中国在南海产生太大的主张重叠。

  然后越南会从南海的另一边向东移动,他们会在南海最北部切断中国的联系。这对美国来说非常有利,因为这些国家完全依赖美国的海上军事支持。这基本上意味着美国将控制2/3的南海。

  菲方上演南海闹剧在历史面前苍白无力

  作为国际法学者、卡蒂历时数年遍寻英、法等西方国家的档案馆,以尽可能完整的历史叙述形式来梳理分析这些档案,他在《南海的历史与主权》这本书中明确说明,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持的立场是合理的,而近期菲方在域外势力的挑唆下频频上演南海闹剧,卡蒂认为这在历史面前是苍白无力的。中国应继续捍卫自身在南海的合法权益,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注入积极力量。

  制片人丨孙岩峰 章林

  主编丨赵晶

  记者丨吴汶倩

  摄像丨杨小刚 李峻

  (央视新闻客户端) 【编辑:梁异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外交部:目前中方没有通过外交渠道收到朝方恢复开放边境的通报

李冠兴传》真实记述了李院士大爱、坚韧、忠诚的一生。1967年,27岁的李冠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,毫不犹豫地来到二〇二厂(现为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)。“我学的就是核材料专业,到核材料厂是最对口的,因为那时没有人,国家需要我到这里……”多年后他这样解释道。1999年,59岁的李冠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2001年,花甲之年的李冠兴“临危受命”,出任二〇二厂厂长。他带领二〇二厂职工,建成了我国首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重水堆核电燃料元件生产线。如今,这条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已安全稳定运行20余年,棒束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
东盟—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圆桌对话会举行

“6年前,我因为海峡对岸的那个‘他’从台湾高雄嫁到漳州,现在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宝贝。”本场音乐会特邀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、台胞李姿莹演唱闽南语歌曲《繁华拢是梦》。李姿莹表示,宝岛金曲夜让漳台青年可以聚在一起,共同回忆那些再熟悉不过的台湾流行歌曲,这种交流互动方式非常好,进一步增进了两岸青年的感情。

剑桥大学教授痛斥西方反华观:中国为全球繁荣所做的贡献远远超过西方!

北京10月12日电  “成为班主任之后,我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了曾经那个傻的、白的、可爱的,甚至有点愚蠢的自己,庆幸的是经过这40多天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。”10月10日的《芒果新生班·搭档季》见面会上,秦海璐分享了自己陪伴学生成长的感受。

【东西问】安娜伊思·马田:我唯一的身份是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“桥梁”

宁德市政协赴香港交流:拓宽朋友圈 共谋新发展

1840年鸦片战争后,“西学东渐”让中华文化主体性受到极大挑战,有人或提出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,甚至将中华文明定位为“现代化之桎梏”,提出“全盘西化”。但实践证明,这些主张无法挽救民族危亡,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。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指引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,也进一步巩固和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文化主体性。这正是文明更新的结果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